会员登录
忘记密码?

行走庆阳:庆城盐马古道,北接陕西定边花马池,运输食盐供给关中

文章作者:国盐文化 公众号 发表日期:2024-04-09 浏览次数:452次

微信图片_20240409102047.jpg

盐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必需品,在古代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体制下,大多数生产,生活资料都可以自己满足,但是人们食用的盐却无法实现自足。

自古以来庆阳都是与陕北盐田关系最为紧密的地区之一,在多个朝代,尤其在明朝部分时期,曾对陕北盐田进行直接管辖、管理。隋唐时期有从盐州直通庆州的盐庆大道。后改道,叫西南驼道。明朝,从定边盐池直通庆城的盐路有黑城、乾沟二路。

在庆阳地区,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一个称为脚户的职业,这些脚户们从宁夏,陕西定边,惠安堡,花马池一带,贩运食盐,沿着山道运回庆阳。长时间,经年累月的行走,在崇山峻岭,沟壑之中,逐渐踩踏出一条盐马古道,而这条千年的古道,见证了时代的兴替,并为沿途人民的生活改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微信图片_20240409102120.jpg

宁夏,陕北主要产盐区域

定边花马池盐湖

今定边、盐池的大、小花马池等十多个盐池位于今陕、甘、宁、内蒙四省交界之地,"一脚踏四省,鸡鸣响三边"。有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条官道。涵盖范围广大。途经甘肃庆阳庆城县一路,联通古都长安,其路程最远。

定边盐湖群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定边县境内,西与宁夏盐池县接壤,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连,是陕西省唯一的湖盐产区。

据《定边县志》载:“盐场堡北有花马大盐,本西秦牧地。池产盐,前明天顺年,复以盐易马,故名之。”盐场堡城北2里处的的花马池湖,开湖2000余年,是历史上记载最多,也是定边盐湖群的首席代表。湖盆面积6.78平方公里,水域0.63平方公里,是定边盐湖群中第二大湖,已探明各类盐资源总储量为742.95万吨。花马湖池水质苦咸,属氯化物硫酸盐类镁铀型极硬水,富产食盐,花马池产盐量大质优,素以粒大、色青、味醇而久负盛名。花马池湖开采历史悠久,始于秦汉,昌于唐宋,盛于明清。

花马池自明代以后,食盐的行销已有固定的地区,定边食盐固定销往陕北和关中,甚至达汉中府各州县,此外,还供宁夏、甘肃两省部分地区。明天顺、正德年间,还以它换回矫健的西夏马,所谓“花马池”,也正是因此而得名。

定边自汉朝开池采盐,除给朝廷作为“贡品”上献外,主要由当地官商在民间以盐易物,换取生活用品以资军队。唐朝时乌池每年“粜盐收榷博米,以一十五万石为定额”,当时称“输米代盐”,这些都为后来的明朝实施食盐行开中之法提供了借鉴。到了明代,明政府实行“盐马交易”政策,用花马池盐经三边输运延绥,用于在各大边镇换取战马。当时最先推行的是“纳马中盐”制度,就是商人凡到盐池当地购盐,应先缴纳马匹以代盐税。缴上等马1匹,售给盐l00引,中等马l匹,售给80引,这些商人提供的马匹,尽交宁夏总兵官处作军马用。这个办法实行到明弘治九年(1496)后,又改为盐商交银钱,由官兵自行买马的政策。“纳马中盐”既满足了边外少数民族对食盐的需要,又解决了军队对战马的需求。

宁夏惠安堡盐湖,今盐池县为原花马池城

历史上宁夏惠安堡最兴盛的时期在明代。明王朝建立后,朱元璋第十六子庆王朱栴,封国宁夏。洪武二十六年(公元1393年),15岁的朱栴奉命来到西北塞上的宁夏,先住离惠安堡仅三十余里的韦州修建庆王府,一住就是九年。

惠安堡的盐业赋税是朝廷供边防买马、用作军饷的重要财政来源,所以很受国家重视。明代宁夏兵备道佥事孟霦曾说:“宁夏小盐池,乃天生自然之利,资穷边军需之用。”这里所说的小盐池,就是今天的盐池惠安堡。

因盐之重要,官方自然要在产盐的地方设立管理机构。惠安堡盐湖北边十余里的地方有一座城堡(即指今老盐池),那时就叫盐池城。那时的盐池城虽临近惠安堡盐湖,但毕竟离惠安堡盐湖还有十几里路程,不在盐湖边上,管理不方便。后来官方就把这些盐业管理机构搬迁到盐湖东岸的居民点。明嘉靖六年(公元1527年),宁夏都御史翟鹏向朝廷上奏,在这个地方筑起了一座新城堡。明代的新城堡一般都以堡长的名字命名,或许当时这座新筑城堡的堡长名叫“惠安”,于是这个城堡就被命名为“惠安堡”。屈指算来,惠安堡这个古堡至今约有五百年的历史了。明朝万历三十三年(公元1605年),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、宁夏巡抚黄嘉善主持将惠安堡城墙外又砌上了一层砖,使之更加坚固。到了民国初年,袁世凯国民政府下令撤州置县。1913年,将原灵州花马池分州改置盐池县,县治设于花马池城,并将原花马池城改称盐池城,还将原属灵州管辖的小盐池划归盐池县。“盐池”这一地名称谓,也就由小盐池(即今惠安堡)移到了花马池。当地人习惯将旧的、原来的事物称作“老”,于是将原来的“盐池”这一地名改称为“老盐池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

花马池城是明代所建塞北历史名城,花马池本为盐湖之名,花马池城以盐池名为城堡名。花马池故城的城址在今长城外,花马池北,孤悬寡援,后向内移,改筑为花马池新城即今宁夏盐池县城。

盐马古道路线

“赶上骡子走三边,赶上牲灵走西口”,千百年来,靠着骡马脊梁逐渐压出一条条古道。不同方向的古道名称略有不同,包括经过庆城的大多数古道称为盐马古道。盐马古道始于秦汉,繁盛于唐朝以后。

花马池盐湖盐马古道第一条是东官道。这条路通得很早,也即古盐州到古延州的古道,隋唐时期被称为延夏路。这条路再延伸,就到了宝鸡的凤翔,凤翔是通西域“丝绸之路”的要道,地处西北、西南的要隘,有“关西都会”之称。然后进入西南。这条路的另一种走法是从延安岔出,经甘肃庆阳,徽县、成县进入汉中的略阳,汉中亦称为陕西第二都会。这里还有一条路——陕甘茶马古道。略阳是它的起点也是节点,在这里,“陕甘盐马古道”与“陕甘茶马古道”历史地连结在了一起。“去时装盐回时贩茶。”西南民众需要盐,草原牧民需要茶,牧区广泛流传着“宁可三日无油盐,不可一日不喝茶”的俗语,但草原又不产茶,只能靠外运。“盐—茶—马”就这样命定地绑定在一起。

第二条是西官道。从定边县城出发,往西,经过西梁湾,从莲花池进入盐池县,最终抵达宁夏固原。莲花池也是定边的一大盐湖。仅次于花马池。这条道也是“走西口”的延伸之路,向西,一直向西,进入回族聚居集中之地——打通了汉族与伊斯兰教的链接融合之道。第三条是北官道。包括从定边出发北去包头和西北前往宁夏灵武这两条路。前往包头的路,途经周台子乡、金鸡湾出境进入内蒙古丹噶尔,这条路沿途基本没有人烟和旅店,土匪频繁出没,劫车、杀人的事屡屡发生。山高路危,路道狭窄,驴骡难以胜任,一般都是骆驼或牦牛。另一条是前往宁夏灵武的路,从古盐州到古灵州,东西三百里,上下两千年。

微信图片_20240409102130.jpg

宁夏,定边,惠安堡和花马池的池盐只有通过庆阳才能够贩运到关中,北宋时期朝廷颁布了禁盐诏令后,盐就无法运输。当时范仲淹任知庆州,上奏朝廷,提出解禁,设立和市,允许西夏人在这里贩盐,由此盐路才得以畅通。

从宁夏的下马关到庆阳的驿马关 到陕西铜县的金锁关,历史上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商道。商道上主要的贸易物资,就是食用盐。当时的脚户们,或挑担,或骡马驮运,从庆阳北边宁夏惠安堡和陕北定边花马池盐湖群里运输食盐,沿着这条商道,运往陕甘宁地区,抵达陕西关中一带,有的时候也会到河南。脚户们也会将河南的棉花,再沿着商道运回庆阳等地。

在明代时候,设立分省河西道,就是陕西省的分省,河西分省。当时的分省河西道的道守衙门就设立在庆阳府,即现今庆城县。分省河西道的一个作用就是监理灵州盐课,负责盐业的专卖,有巡盐御史,在沿途主要的关口,都会设置税收点。所以庆阳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盐绵贸易的通道。

据考证庆阳庆城县翟家河乡店户村、共和村官坪的盐马古道是一条绕道庆城去往驿马、西峰的盐马古道官道路线。从庆阳店户村官道山到共和村官坪古道,沿途有数个骆驼店相通,有健在老人及后人为证。确为盐马古道无疑。有官道山、官道梁、白家官道、官坪等带有官道的地名,是盐马官道的可能性比较大。

微信图片_20240409102137.jpg

沿途的骆驼店,就好比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一样,在盐道上贩盐的脚户们,拉着牲口,到此处休息,打尖。现存很多半坍塌的窑洞,还有一些供骡马吃草的槽子,可以看出此处在当年人群熙攘,贸易交通非常兴盛繁荣。

微信图片_20240409102142.jpg

微信图片_20240409102149.jpg

明代弘治年间,明政府停止盐马开中,盐马古道的交易内容逐渐变为“盐布交易”和“盐毛交易”,边地民众纷纷改为“驮盐换皮”和“驮盐换毛”,从而带动了三边(靖边、定边和安边)地区皮毛经济的发展,进而也促进了当时整个陕北经济的繁荣。

盐马古道,延续千年,这条道路上曾几何时也是骡马成群,人群熙攘,繁华声一片。它起初由民间通道,最后变为官方商道,这期间,对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,人民生活,以及地域文化的形成,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它是一条大通道,同样是一条滋养生灵,活跃经济的贸易血管。

(本文来源:网络)


返回列表 >
电话:010-63430083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中盐大厦 邮编:100055 技术支持:快帮科技
Copyright© 2022中国盐业协会 京ICP备09095416号-3
关注官微